2024年7月,我公司中标成为中共中央宣传部机关服务中心(信息中心)“中华字库”工程的财务验收审计服务商。这个项目不仅涉及审计服务,还涉及“中华字库”,一个对普通读者来说可能不太熟悉但意义重大的项目。中华字库工程被视为引领中华文化步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先导性、奠基性工程,旨在建立全部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的编码和主要字体字符库,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举措。那么,“中华字库”究竟有何奥秘?经由网络的桥梁,我们逐步揭开了‘中华字库’的神秘面纱,诚邀您一同深入探索这一浩瀚的字符世界。
每个电脑屏幕上的字符都有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的编码。没有编码,字符无法显示和存储。编码的集合地是字库。自1984年起,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立了统一的编码标准,整合全球符号,包括汉字。汉字编码由中、日、韩、台共同整理,形成了CJK大字符集,目前扩展至7万余字。
二、“中华字库”
我国往昔的计算机字符集,其收录范围有限,仅涵盖七万余字,遗漏了大量现代汉字、古汉字以及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字。
尽管这些字数众多,却依然难以满足我国丰富多样的文献资料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实际用字需求。
帮生僻字寻找“身份”信息的中华字库
“鼠占 鼠靈”二字,第一个字,虽在《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这样的大型字书中有收录,但被作为双音节词用字处理,至于读音,书中却未给出。第二个字大型字书都没有收录。
由于字库的不完善,现有文献资料中存在拼写错误、空格错误等文字准确性问题。古文字如甲骨文、铜器铭文等因缺乏编码无法数字化,转写为现代字时意义损失严重。信息化是全球发展的趋势,对经济社会变革至关重要。我国在建设经济信息平台、人口信息库等基础项目时,因编码字符不足面临挑战。政府管理及多个行业领域因字库缺字出现诸多问题,限制了信息服务和监管能力。现有字库已无法满足时代需求。
“中华字库”是一个描述字体的软件,涵盖古今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它主要服务于计算机上的文字表示、传输及存储,借助编码与位序,将符号有序组织,进而构建成字符集。
三、“中华字库”工程
“中华字库”工程作为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项目之一,致力于构建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编码和主要字体字符库,旨在推动中华文化信息化、数字化进程,便于文化的普及与传播。这一努力与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实施的“中华精品字库工程”等语言文化工程相辅相成,后者通过精选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开发成电脑字库,实现书法艺术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该工程不仅涉及文字搜集整理,还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人机结合方式,提高文字研究效率。它要求提高学术质量,利用计算机技术放大专家工作效力。
“中华字库”工程结合学术与技术,研究文字收集、整理方法,开发软件工具,建立操作管理流程。它全方位搜集并整理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提交编码标准提案,同时,提供在线发布服务与动态补字系统,全面实现数字化服务。
四、任务重大,意义深远全球各国正致力于编码罕见或已消亡的文字,以展示文化实力。中国古汉字与现代文字紧密相连,有大量出土文物支持,因此制作字库,整合研究成果,对文化传承至关重要。中华文字,包括古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历史上,中国盛世时期都曾广泛搜集整理各民族文字,以传承文献。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成为趋势。在数字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愈发依赖于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广阔的网络平台。将浩瀚的古代与现代图书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已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旨在更好地保存并广泛传播中华文明。
“中华字库”工程于2006年提出,旨在整合中华文字资源。国家高度重视该项目,将其纳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新闻出版总署重大科技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指导下,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作为主要牵头单位,成立了工程总体组。该组负责对整个工程的建设进行统筹管理和组织实施。该工程严格遵循层级分解原则,被精心细化为27个核心项目。这些项目包括数据整合、系统总集成、工程技术标准制定、字符集整合、工作平台研发、数据采集平台研发、古文字的搜集与整理等。项目进一步细分为80余个课题,每个课题都对应着不同的研发阶段。在每个阶段结束时,都会完成特定的任务并产生相应的成果,这些结束点不仅标志着研发的阶段性胜利,也成了整个工程的里程碑。
工程根据总署重大办的安排,通过项目申报、议标、评审优化选择能胜任研发任务的单位,并与之签订工程《任务合同书》。参与字库工程的单位涵盖30家高校、研究院所及企业,集合了文字学、文献学专家以及汉字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
总体组组建了技术团队,包括抽调和聘请的技术、管理专家,负责总体组工作。工程自2011年实质性研发,历经13余年完成初验,计划进入终验阶段。专家表示,“中华字库”工程对中国及世界文明历史将产生重大影响。
五、提供坚实可靠的审计服务,助力审计价值的提升针对“中华字库”工程审计任务的长期性、涉及单位的多样性、政策法规的变动性、管理组织的调整性、跨单位组织体系的特殊性、课题承担单位对财务验收审计工作的理解差异性、基础工作准备的不充分性、项目保密要求的差异性等复杂情况,公司精心挑选了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参与审计工作。冷宏峰(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担任业务负责人,我们精心选拔了11位具备专业优势和丰富审计经验的主审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并配备了7名项目助理(初级会计师)。同时,设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现场实施小组、专家咨询工作组、质量控制组、后勤保障组,并进行了适当的人力资源储备,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随时准备增加人员。
本次审计工作坚持依法审计,致力于实施研究型审计,旨在打造一支专业的项目经费监督“特种小队”,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高效和准确。我们开展了深入的审前调研,运用科学方法制定了详细的审计方案。以审前调查为核心,全面掌握项目特性,深入分析管理体制机制、管理手段与实际执行情况,识别管理中的潜在薄弱环节和风险点,评估它们对审计进度计划的可能影响。据此确定审计的关键领域、执行步骤,制定出科学的审计方案,明确审计的起始点、核心关注点、风险控制策略以及预期的审计成果。
审计团队通过实行“主审全程负责制”和“业务负责+项目主审+数据主审”模式,优化审计流程,强化监督与服务。设计了逻辑严密的审计工具,从原始数据到审定数据,强化审计督导和成果复核,控制审计风险。在保证审计质量和保密要求的同时,调动内外部资源,加强与公司质控部门的协同,以及兄弟分支之间的合作,共同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审计工作深入、全面。深化审计后期的研究工作,以促进审计价值的进一步提升。以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疑点为核心,迅速开展审核讨论,对项目进行深入的回顾分析。通过梳理出问题的共性和个性,围绕所发现的问题和潜在的重大风险,深入探讨问题的本质、影响范围及可能的后果。基于全面的分析,形成明确的审计结论,并与委托方进行及时的沟通和汇报,确保审计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