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行业资讯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HOME行业资讯 >> 注会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迫在眉睫
  注会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迫在眉睫
[来源:中国会计报] [作者:徐英明] [日期:10-06-12] [热度:]

        1981年8月,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正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这个说法,从此信息化与会计联姻。历经30年的风雨沧桑,会计信息化事业取得了累累硕果,为我国年轻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提供了电子化数据,提高了注会审计所需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的效率。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构建一个高效的注会审计信息化平台却显得越发重要。

  注会审计信息化落后于会计信息化如今,我国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一批批先进的财务核算管理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大大提高了我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与此相反的是,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信息化程度却非常落后,真正能全面服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软件产品更是寥寥无几。广大注册会计师只能使用电子表格或手工录入进行大量的数据汇集整理工作,这使得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效率大打折扣。他们将更多时间花费在对会计核算数据的重复统计中,与会计信息化的网络化发展趋势相去甚远。
 
  注会审计信息化平台的架构雏形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注册会计 师审计信息化平台,才能满足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执行需求,提高他们的审计工作效率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兼容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库。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一致的,两个平台的数据库是他们处理的共同体,只有兼容了,系统、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才能顺畅。统一会计信息化数据存储标准是实现兼容性的前提。
 
  其次,实时动态的数据监控功能。注册会计师执业审计都是事后审计,它只能发现问题,对企业经济核算和管理的行为控制能力还十分脆弱。如果审计信息化平台能实现对被审计对象实时的数据跟踪和更新,它就能极大的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真正实现监督目的。
 
  最后,支持网络化审计。网络化已经全面渗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数据收集也需要通过网络化手段实时获取,如动态获取供应商、客户、银行等数据。通过网络化的全面数据交换扩大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范围,提高其审计的工作效率。另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结果也需要通过网络化进行及时披露,做到数据收集迅速,结果发布及时。
 
  注会审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惑注册会计师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之所以进展缓慢,除受到技术层面的制约外,更多的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需求有限,投入不足。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时间短,其主体数量与我国会计主体的数量相差甚远,软件企业选择抓大放小,他们将资金更多地投向了财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中,使得我国审计软件的研发和投入得不到满足。
 
  2.人才匮乏,制约进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一支理论功底扎实、业务精湛的行业队伍。但是,在信息化方面的考核和培养却显得非常单薄,这使得广大注册会计师无法表达对执业的信息化需求。加上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本身就存在滞后性,注册会计师对审计信息化的需求不明确,系统分析不到位,阻碍了这个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3.信息化审计准则和制度。由于信息化审计的特殊性,运用现在的审计准则和制度无法满足其要求,这就要求国家从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审计的相关制度上来完善其审计准则,并实现审计信息化行为的规范,在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道德基础上保证被审计对象的信息安全。有了准则和制度的保障,注册会计师执业就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深入学习贯彻国办56号文件精神,大胆探索,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就会“E”帆风顺。
 

 

技术支持:博洛建站 | 中天恒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员工天地 友情链接 企业邮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