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总会计师制度是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逐步发展而来的,其中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曲折。建国6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中国的总会计师制度总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变革而不断发展、演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总会计师制度的演进最重要的是总会计师职能和地位的不断提升。伴随总会计师职位的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对总会计师群体的能力与素质更高的要求。
一、我国总会计师定位的演变及发展
建国初期,在经济、社会、政治各个方面,我国全面借鉴原苏联管理模式,在企业中设置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机械师的职位,即“三师”。由于当时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模式单一,财政收支高度统一,各企业实际上是国家的生产车间,各核算单位实际上是国家的报账单位,会计人员成为国家的出纳员,会计主管人员一律由上级主管部门考察任免,对国家负责。此时,总会计师基本相当于西方企业中的主计长,主要负责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报告,是加强企业会计经济核算、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手段。因此,总会计师只要能够做好经济核算工作和财会监督工作就能够满足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因此无需参与企业整体发展策略的制定。
我国总会计师的出现早于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1961年9月16日,中共中央就工业企业的整顿问题发表了著名的《工业七十条》,第一次提出要在企业中建立总会计师制度。1963年10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经委、财政部《关于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设置总会计师的几项规定(草案)》, 明确规定国有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作为厂长加强企业核算、实行财务会计监督、贯彻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的方针的工作助手。《规定》对总会计师的地位、任职条件、任免办法及总会计师的职责和权限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第一次具体地勾画了总会计师制度的大体框架。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在所谓的反对“管、卡、压”的口号下,大多数企业迫于形势不再设立总会计师,总会计师制度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9月12日,国务院颁布《会计人员职权条例》,条例规定大中型企业设置总会计师,主管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小型企业指定一名副厂长行使总会计师职责,并规定总会计师是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或相当于厂级干部,这造成了对总会计师地位规定的模糊性。1982年,国家进行企业全面管理整顿验收时,各个部门明确规定总会计师是厂级干部,并列入了干部序列表,接受厂长领导,是厂长在经济核算、财务、会计方面的助手,明确了总会计师的领导地位。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一厂三总师”(厂长和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和党委书记是单位领导班子成员。1985年颁布实施的《会计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设置总会计师的要求。1989年,中国会计学会三届二次常委会决定建立中国总会计师的组织——中国总会计师研究会,使中国总会计师群体有了自身的组织体系,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总会计师地位、职能、权限和能力素质的提高。1990年1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72号令,发布《总会计师条例》,《条例》明确规定了“总会计师是单位行政领导成员,协助单位主要领导工作,直接对主要行政领导负责”、“凡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在单位行政领导成员中,不再设立与总会计师职权重叠的副职”、“总会计师负责组织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负责重大问题的分析与决策”、“总会计师的职权受国家法律保护,单位行政人员应当支持和保障总会计师依法行使职权”。此后,国家逐渐完善我国的总会计师制度,不断作出新的表述和规定。当前,国资委对中国总会计师的主要职责进行了新的概括,体现了新形势下总会计师的工作职能: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财会内控机制建设和重大财务事项监管。
中国总会计师在总会计师制度演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其职能和地位在经历着一个不断完善和增强的过程。可以看出,总会计师的职能从建国初期负责基本会计核算、报账发展到现在负责企业财务监督、内部财务经营管理、重大问题的分析与决策,总会计师的地位也从原来的核心会计人员的角色、不参加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发展到后来的作为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或相当于厂级干部,再到现在的厂级领导干部、领导班子成员;总会计师的权限也从建国初期时没有政策保障到之后的虽有明文规定但却被有意无意地回避,总会计师权限被削弱、被取消、有责无权、惟命是从的境况,发展到现在职权受到了法律、组织的有力保障。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国际市场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企业除了要巩固国内市场外,还会不断开拓国际大市场,这要求企业具备高质量的管理和应对能力,要求企业必须在更高的平台上进行统一、高效的财务管理和控制,这要求财务管理必须成为企业管理中的核心部分,总会计师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未来,作为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一把手,中国的总会计师要在现有职责基础上肩负起企业战略决策制定的重任,总会计师不仅是经理层领导班子成员,而且还应按照法定程序成为董事会成员,由董事会直接委派并对董事会负责,从而为其参与企业重大生产经营决策扫清障碍。
从上述我国总会计师定位的演变及发展总体来看,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求总会计师具备更为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更高的管理素质,要求整个社会将一批批有志、有能之士送上单位的领导岗位。
二、中国总会计师职业资质要求
总会计师的职业资质必须与其职位要求相匹配,总会计师具备的业务水平、专业知识和其他素质也是提高其地位、保障其职权的重要保障。建国之初设立的总会计师,由于国家制度环境原因,其主要任务只是简单的组织会计核算和报账,因此并不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总会计师肩负的职责不再是简单的会计核算和报账。为保证国家经济秩序稳定、提高企业效益,要求其必须掌握企业管理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总会计师条例》中规定了总会计师的任职资格: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积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二是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三是取得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后,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内部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三年;四是要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熟悉国家财经纪律、法规、方针和政策,掌握现代化管理的有关知识;五是具备本行业的基本业务知识,熟悉行业情况,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六是身体健康、胜任本职工作。具体而言,中国的总会计师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核心能力:
(一)专业知识和技能
“总会计师负责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这样的职责要求我国总会计师应具备扎实的财务、会计知识。“取得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后,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内部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三年”这是对专业能力要求的底线。中国总会计师应掌握《企业财会制度》、新会计准则、新会计法和相关新的专业知识,关注会计改革,关注政策变化。总会计师除具备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习管理学、领导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这是总会计师作为企业行政领导并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分析与决策的必备知识结构。总会计师作为监督企业执行国家财经法律、规章和政策的角色,要求掌握审计法、税法、经济法规、企业经济法等相关知识,懂得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经济法律和法规的基本知识,正确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保驾护航。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手段的进步,总会计师还应掌握电子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将来总会计师参与战略决策,更要求其具备战略管理方面的知识。当然,各方面的知识要求掌握的程度各不相同。可以看出,中国的总会计师是一种T型人才,既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又需要广博的知识。
(二)领导能力
总会计师作为企业领导层的核心成员之一,作为企业的行政领导和会计业务的领导,总会计师应掌握管理和领导方法,具备足够的领导能力。总会计的领导能力首先是建立在其熟练的专业技能基础之上的,业务上的突出表现自然能够产生领导效应。试想,自身专业技术不过关又何以服众。总会计师的领导力还应建立在本身的其他如人力资源、组织行为、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基础之上。领导能力的构建也需要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中国总会计师必须意识到,要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运营工作,必须处于一个管理团队中,必须善于与人交往,能有效地与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在与别人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取长补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包括口才和写作能力。只有团结协作,才会使企业各部门以及部门各成员之间凝聚在一起,企业才能应对市场经济的各种挑战。总会计师作为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左膀右臂”,并且作为国家的代表,应该具有较强的协调人际关系能力、高超的社交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妥善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解决各个群体间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
(三)运营能力
人们往往把总会计师和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的CFO相比较,因为人们认为中国的总会计师和西方的CFO在职能、地位、权利和能力素质等方面应该具有可比性。实际上,我国目前所实行的总会计师体制是参照了市场发达国家的CFO模式。在西方的CFO制度中,CFO在董事会中一方面代表董事会对公司进行内部财务监控,另一方面作为执行董事参与公司决策,是企业经营的决策伙伴。可以看出,CFO是企业家运营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中,CFO必须具有战略思想,在股东价值最大化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股东价值创造活动,要引领财务变革,做企业变革的推行者。中国的总会计师也必须具备上述思想和理念,承担上述责任,通过增强自身的资本运营能力、财务运营能力、资金运营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总会计师必须具有能够从宏观经济环境、外部市场走势、企业内部各种相关信息中分析出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机遇,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分析判断能力。必须具有能够从降低消耗、提高效率的要求出发,从财务角度对各种决策进行分析、评比的经营决策能力。
(四)思想、政治水平
总会计师作为国家的代表,监督企业是否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监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总会计师的“国有身份”要求其必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积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由于权力的下放,不少国家、集体利益主体开始转变为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些个人或小团体开始设法要求会计人员造假损害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中国总会计师徘徊于企业负责人、国家利益和自己的职能道德之间,经受着各种利益的诱惑与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总会计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成了自身的重要“免疫系统”,成为个人行为最重要的防线。
三、中国总会计师能力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中国大型企业总会计师的能力、素质与跨国公司同行相比差距甚大,即使与国内其他高层领导相比,中国总会计师的水平也不高。根据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在2003年对1015名大型国有企业的总会计师的抽样调查显示,拥有硕士学位的总会计师仅占8%,在高级领导层高学历普遍化的今天,这个比例确实比较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CFO研究中心副主任邓传洲博士认为,由于目前中国总会计师中的骨干力量很多是上世纪90年代前后毕业的,专业大多是会计,知识结构存在缺陷,在后续教育方面也不看重,造成整体素质不高,不能胜任总会计师职位,很多总会计师甚至对资本结构和企业财产安全的重要性都缺乏认识。
面对法律法规对总会计师的职能界定、对总会计师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以及我国总会计师队伍的现状,如何提高我国总会计师的能力、素质成为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提高中国总会计师的能力素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加强对总会计师的后续教育,增强其业务素质,完善其知识结构;(2)继续推进并落实对总会计师的资格考评,完善相关的业绩评价体系;(3)发挥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行业组织作用,建立中国总会计师的相互交流学习机制;(4)定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增强“机体免疫力”;(5)建立企业内部培养机制,不断促进新一代总会计师的成长。
在30多年的改革过程中,中国现代总会计师已有了长足的进步,这里面有国家层面上政府部门的推动作用,也包含着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与广大总会计师的积极探索与努力,但是还需要我们继续不断地努力。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总会计师事业的发展,在充分分析问题、吸取教训的基础上,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现实国情,进一步推动中国总会计师的成长。随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通过国家、企业以及广大总会计师的共同努力,总会计师事业必将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中国总会计师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