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行业资讯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HOME行业资讯 >> 内控如何发挥“免疫系统”作用
  内控如何发挥“免疫系统”作用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赵一蕙] [日期:10-04-28] [热度:]

        26日,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给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控下达了“时间表”。企业内控的全面实施将会给上市公司产生什么影响?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德勤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服务相关人士。专家指出,良好的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控制的“基础性”工作,可以给上市公司的资产安全、财务问题、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带来提升。

  内控是一道“免疫系统”
 
  “尽管很多风险依靠内控无法解决,但内控是企业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好比一道人体最基础的‘免疫系统’,以帮助企业抵御外部来临的更高的风险。”德勤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服务合伙人杨莹向记者表示。
 
  2008年6月五部委已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公司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方面都做出了要求。“具体在操作层面上,公司将要基于自身内部环境进行风险识别,然后再看就此制定的控制活动是否存在以及执行是否有效,而后由内部管理层进行自我评估,由内部审计机构进行测试,最后给出结果,使得董事会层面形成一个可以对外公布的内控报告。”杨莹这样解释。
 
  不同类型企业面临的风险不同,如资源类公司对原材料价格波动较为敏感,而有些企业则对政策因素依赖性较高,由此不同企业确定的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也不相同,具体的内控活动方式也会有所差异。但是相同之处在于,好的内部控制可以“解放”管理层,使其有更多精力进行更高端的投资或风控决策,全面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和决策效率,而不仅仅是有助于提升财务报告质量,降低商业欺诈风险。
 
  非单一财务审计
 
  此次的《指引》在原有《规范》的框架内,涵盖了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比较明确的指导。不过,制度性框架构建之后,内控效果的发挥还取决于其实行的有效性。
 
  “由于对内控认识不一,有些公司为了披露而披露内控报告,并非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手段。” 杨莹表示。这使得内控只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同时,内审机构的独立性也备受考验。如何保证内审机构有权力列席审计委员会或董事会会议,如何保证内审机构人员独立于公司业务流程执行测试,都是内审机构工作中要面临的问题。
 
  由此,在对公司内控有效性的评价上,来自于外部专业机构的审计也至关重要。德勤方面表示,外部审计机构评价公司的内控是否有效,其支撑包括以下方面,如某个时间节点公司是否存在制度流程和实际的控制活动;同时,审计机构将对某些活动的样本量进行外部测试,以判断上述样本活动是否按照内控制度执行。“内控报告的审计对象是公司内审机构的报告,以及公司日常运营过程中的一系列文档。”杨莹提示。
 
技术支持:博洛建站 | 中天恒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员工天地 友情链接 企业邮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