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就是查账?刘家义阐释审计功能
专项治理“小金库”、跟踪审计重大项目、顺藤摸瓜“利益输送”通道、查处国企“败家子”、揪出一批保障房“蛀虫”……2014年,审计署重拳出击,针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开展了大量审计工作,改变了许多人对审计就是“查账”的旧认识。
27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七届理事会一次会议上,系统阐释了他对审计功能的理解。
审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查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监督。监督的目的又是什么?绝不是为监督而监督,而是为了保障更加合法合规。合法合规的目的又是什么?是促进履职尽责,还要提高绩效。履职尽责、提高绩效最根本的目标是什么?是完善国家治理、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刘家义用一连串设问指出审计的根本目的。
刘家义说,近年来审计署提出国家审计作为以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一项制度安排,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国家治理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和重要保障。
为什么这么讲?在刘家义看来,国家治理简而言之就是“用人、管权、理财”。人用好了,权管住了,财理好了,经济社会就能有效地运转,国家治理也就会实现良性循环。国家审计一直是围绕“用人、管权、理财”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而且这种作用是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国家治理监督系统的一部分
刘家义认为,国家治理是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审计是其中监督系统的一部分,并对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具有重要支撑、促进和保障作用。同时,国家审计发挥着预防、揭示、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能够揭示风险隐患、反映突出问题、找到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缺陷,并推动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因此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保障之一。正是基于此,今年10月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首次在文件中明确审计机关要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要解决问题理论研究要先行
刘家义说,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审计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面对新要求新挑战,审计实践要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这迫切需要理论的创新和指导。
“审计实践的快速发展,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从审计系统理论研究情况来看,总体上还不适应要求,审计理论严重落后于实践。”刘家义说,“审计理论不仅不能指导实践,某些方面甚至误导、阻滞了实践,给广大审计工作者带来了困惑,也误导了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认识和理解,这根本在于对审计理论的研究和阐释不足。”
如何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如何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如何推进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如何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如何完善审计工作机制?……刘家义认为,解决这些重大现实问题迫切需要理论研究先行一步,发挥引领、指导和支撑作用。同时,在信息化、数字化条件下,从单点审计向多点审计过渡、从离散审计向连续审计过渡、从微观审计向宏观审计过渡、从部分审计向全覆盖审计过渡的路径和模式等前瞻性问题,也要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