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区域发展区域经济
摘要:在笔者看来,上述部署,是用国际化、一体化、个性化的新标准,促进区域发展和区域开放提升到新水平。
向地方放权,以及围绕招商引资展开的区域竞争,曾被不少学者视为中国活力的内在动因。同时,竞争同质化与竞相杀价,也带来了产业趋同、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如何在注重区域活力、鼓励区域探索的同时,加强整体布局和协同发展,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命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5年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其重点,是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会议刚结束,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
在笔者看来,上述部署,是用国际化、一体化、个性化的新标准,促进区域发展和区域开放提升到新水平。
全球贸易体系及其规则正在进行重构,由以往的多边关系向伙伴关系转移,由贸易向投资、货物向服务、实体向数字、关税壁垒向监管壁垒、边境措施向境内措施、自由贸易向公平贸易等转移。“一带一路”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从周边出发、内外联动的国际大视野,它为中国增设了国际经济新方位;自贸园区扩容,着眼于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质量,所构建的是对外开放新体制和面向全球的高水平自贸服务网络;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则是通过区域互动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接国际经济空间新机遇。
这些规划和要求,给区域经济注入了国际化、一体化色彩,但并未抹杀区域个性。比如广东自贸园区强调与港澳合作;福建自贸园区重点面向台湾,采取“一区多园”主打对台合作;天津自贸园区与京津冀一体化密切相关。可以预见,上海、福建、广东的自贸区将成为长江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龙头,天津自贸区将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些内部的自贸区,又将和亚太自贸区、亚欧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等共舞共振,促进整个中国经济更加开放、更具国际化,也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