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式奇迹不会终止
摘要:腾讯是社会交往方面的新的建构者,百度是信息搜寻方面的新的建构者,阿里巴巴是商业形态方面的新的建构者。
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上市。百度发行价是27美元,一开盘就是66美元,最高见151.21美元,最后收于122.54美元,涨幅353.85%。百度由此成为纳斯达克1999年底之后首日涨幅最大的公司,也是外国公司中在美上市首日涨幅最大的一家。
由于百度上市后市盈率过高(2000倍),分析师认为“实在有点病态”。那一天收盘时,百度的市值是39.58亿美元。
百度目前的市值是766亿美元,股价最高时和800亿美元市值已是咫尺之遥。也就是说,假如9年前你“有点病态”地买了百度,现在差不多有20倍的回报。
如果你更幸运,能在2004年6月16日腾讯在香港上市时以收盘价(4.15港元)购买的话,到现在的回报是168倍,如果是招股价(3.7港元)购买,现在的回报接近190倍。
今天,2014年9月19日,也是一个星期五,阿里巴巴将在纽交所上市。考虑到阿里巴巴是在全盛期上市,估值已经很高(大致相当于目前的两个百度),股价表现不可能像十年前的百度,而可能会类似谷歌上市时的有限上涨(谷歌首日上涨18%)。但这仍是一个奇迹。阿里巴巴可能创下美国证券史上募集资金规模最大的纪录。
今天我们如何看待这些奇迹?这些奇迹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笔者最深切的感受是,它们都是“中国新形态”的建构者。腾讯是社会交往方面的新的建构者,百度是信息搜寻方面的新的建构者,阿里巴巴是商业形态方面的新的建构者。马云在《阿里巴巴上市招股书》中致投资者的信中写道,“我们不是一家拓展技术边界的科技公司,而是一家通过持续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拓展商业边界的企业”,是一个“持续解决社会问题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生态系统,这是阿里巴巴商业模式的根基。
阿里巴巴的成功证明了,一个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商业、技术、资本的方式创造性地解决。所有那些你所看到的不方便、不如意,可以在一个庞大的系统中,通过一套程序与制度,逐步实现自我净化与“自组织解决”。
《第一财经日报》十年前的发刊词的题目是“探求无尽的生命力”。我们相信,在通过商业变革与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还会有无数奇迹发生,并带给我们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