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年时间实现市场主体过亿
摘要:有人或有疑问,靠小微和个体户能有大未来吗?如果国家选一批大项目、搞一些大投资,增长不是更快吗?
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帮助小微企业赢得“大未来”。
今年1到8月,中国新注册的市场主体超过800万家,带动上千万人就业,它们基本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有人或有疑问,靠小微和个体户能有大未来吗?如果国家选一批大项目、搞一些大投资,增长不是更快吗?
笔者想到五个理由,说明大众创业办小微才是正确选择。
一是中国的市场主体和企业数目并不多,创业者应该更多些。笔者最近在美国三个城市出差,接触过四个司机,三个都有自己的公司,“自雇自”或是夫妻档。有了公司,开车之余就会发展其他业务如会展、贸易、移民服务等。西方发达国家一般1000人有50家企业左右,我国过去大概是12家,近年市场主体大规模增长,目前总数已超过6000万。考虑到中国潜力大、机会多,应该有更多人去创业,比如我们能不能提出一个目标——争取用5年时间实现市场主体过亿?!
二是事实表明,自上而下的“指令式”“选秀式”产业政策效果并不好。今天政府苦恼的很多过剩、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问题,都缘于以前直接去配置资源。相反,不用政府投资,而是向市场求出路的小微企业,往往长得更自然和灵活,也能更好地服务民众的日常生活。
三是小微是就业之本。虽然小微企业规模很小,但所需资源也很少,创办速度快,单个人的产出和中大型企业比并不少。据统计,拉丁美洲5人以下微型企业的员工占非农业劳动力的一半,在非洲更占三分之二。在欧洲,2000多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约1.2亿个就业机会,其中约90%是微型企业。
四是小微可以长大。全球很多知名企业当初都是小微出身,比如笔者在美国参观的全球最大直销公司安利,就是1959年由两个直销员创办的。市场锻炼人才,锻造企业。特别是今天,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支持下,只要有创新,就有很大机会快速甚至飞速成长。腾讯创业之初不过5个人,阿里巴巴也就“十八罗汉”,都是不折不扣的小企业。
五是小微背后是精神,如创业、奋斗、服务、开拓等等,而这些精神对中国社会来说太重要了。
小微的名字很美,中国要争取成为小微的乐土和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