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的力量
摘要:中国有很多看似矛盾、混合杂处的地方,但这也许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清一色”才是最大风险,参差百态反是活力之源。
几个月前《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出台,明确地方可以组织政府债券发行、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有经济学家对此表示异议,理由是,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地方权力由中央授予,地方出现严重财政问题也由中央兜底,不会出现联邦制国家那种某个州、某个市宣布财政破产的情况。因此最好还是由中央代地方发债,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对有需要的地方配给债券额度。否则,任由地方发债,有很大风险。
也有学者说,单一制不等于什么都要中央包办,用国家信用来背书。中国是个大国,各地差异很大,中央并不总是享有决策信息优势。况且从全球看,单一制国家的分权趋势和联邦制国家的集权趋势也都存在。因此不要把“单一制”固化,关键是立足国情,哪级政府能更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就让哪级政府承担相应的事权,并给予相应的财权。只要增强地方债务透明度,加强人大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地方政府应当会形成自我约束。如果还是靠中央,对地方负债无法“硬约束”。
新闻工作的好处是能多听多看。兼听则明,假如只有一个声音,容易走向形而上学。
比如说,企业家精神很重要,但把企业成功都看成所谓企业家禀赋、精神的产物,仿佛“天生我才”,就失之偏颇。其实很多企业家最初的想法都不是办企业,有的动机也很简单,如一位企业家对笔者说,“我是因为卖图纸养活不了研究院,于是装了几台机器去卖,当时就是为了给大家发工资,从来没想过办多大”。当然,也有马云那样一开始就说要办一个102岁企业的人,但总体上,企业家并不神秘,其成长也是天时地利加上人和的过程。
再比如,国企向来被诟病效率低下,垄断获利。但在建筑施工领域,反倒是“中国建筑”这样的国企竞争力最强。按理说,建筑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私企更灵活,而“中国建筑”下面的一些工程局当年曾发不出工资,可见也没什么垄断红利。“中国建筑”能胜出,所有工程局都表现不错,就说明国企并不是“充分竞争条件下的失败者”的代名词。
中国有很多看似矛盾、混合杂处的地方,但这也许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清一色”才是最大风险,参差百态反是活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