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政策是放而不是收”
摘要:这些决策的实施,使中国的对外开放面貌为之一新,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多层次由外向内开放格局得以形成。 改革是逼出来的,活力是放出来的,开放是试出来的。近读1984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珠海特区的资料,不禁再次这样想到。
凡试验都有风险,1980年代初的深圳也曾遇到“香一年,臭一年,香香臭臭又一年”的争论。当时,有一位中顾委委员叫章蕴,多次给邓小平写信,反映在调研时感到的特区面临的困难。她说,当地干部群众希望我们在各方面工作中,要继续清除“左”的影响,把手脚再放开一些,加速改革不合理的经济体制,对行之有效的政策要保持稳定性,不要多变。她呼吁对制止滥发奖金不要搞“一刀切”,不要搞成“有限制的多劳多得”。还反映“条条”限制日益增多,弄得广东特殊、灵活余地越来越小,步子越来越迈不开。
1月24日,当邓小平乘坐的专列到达广州,省委领导建议到广州珠岛宾馆休息。但邓小平坚持要先到深圳,他说:办特区是我倡议的,中央定的,是不是能够成功,我要来看一看。
在深圳,梁湘汇报特区缺乏专业人才时,邓小平说,深圳要办一所大学。这所大学要由华侨和外国实业家,用西方科学与管理的办法来办。教员请外国学者来当,请外籍华人来当校长。
在蛇口工业区,袁庚汇报说,工业区有很大的自主权,办事不需左请示右请示,看准了就可拍板定案。厂长、经理全部实行招聘制,靠本事吃饭,靠群众民主选举产生。邓小平视察后说,蛇口发展快,是因为给了他们一点权力。
离开特区后,邓小平几次提出,开放政策不是收的问题,而是开放得还不够,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很快,1984年春,中央决定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初,国务院会议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这些决策的实施,使中国的对外开放面貌为之一新,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多层次由外向内开放格局得以形成。
30年后,重温这段开放史,还是能感受到“不是收,而是放”所带来的朝气蓬勃的生机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