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1):制定、分析与评价
一、引言
2010年,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而2011年是我国内部控制规范推进实施的关键一年。2011年2月14日,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发布《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了2011年度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和参与试点的公司,要求境内外同时上市的68家公司在2011年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在上市公司自愿的基础上,选取216家上市公司参与内部控制规范试点,要求自愿试点公司“做好母公司及重要子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建设、自我评价和审计工作”。
课题组自2009年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进行评价,并连续两年发布了内部控制指数。今年,我们继续对2011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2011年内部控制水平稳步提高,并且内部控制规范推进,对内部监督水平提升最大。此外,风险评估仍是我国内部控制的短板,亟待进一步加强。
二、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及样本
首先,我们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综合考虑《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指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国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及《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法律法规及相应文件,同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确定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5个一级评价指标,24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和144个四级指标的四级指标体系。其次,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对每项指标加权平均即得到内部控制评价指数,其五个要素(一级指标)得分分别构成内部环境指数、风险评估指数、控制活动指数、信息与沟通指数和内部监督指数。该指数采用百分制,分值在区间[90,100]、[80,90)、[70,80)、[60,70)、[50,60)和[0,50)分别对应I、II、III、IV、V和VI六个内控等级水平。
本研究对2011年我国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进行评价。我们收集了上市公司截止2012年4月30日的公开资料,包括公司年度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定期公告、临时公告、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及处罚和重大事件等。依据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上交所和深交所网站、巨潮资讯网、中国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网站以及公司主页。此外,我们还辅助查看WIND数据库、CSMAR数据库和CCER数据库。课题组最终得到2036家样本公司数据。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体状况评价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体状况
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图1描述了我国近三年内部控制水平。每个指数对应3个长条,从左至右分别表示2009至2011年指数均值。该图表明,在这三年中,内部控制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2009和2010年内部控制指数均值分别为38.58分、40.19分,2011年该指数提高2.46分至42.65分。内部监督指数在2011年上升最为明显,这得益于内部控制规范的逐步推进,促使企业积极开展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虽然风险评估水平有所上升,但是此方面仍为我国上市公司的短板。表1列示了近三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等级分布情况。从内部控制指数来看,达到内部控制III级水平的公司数量从2009年7家上升至2011年15家,进入IV级水平的公司较去年也增加了38家。从内部环境方面看,达到IV级及以上的公司数量比2010年增加33家;从风险评估方面来看,达到II级的公司数量增加一倍,达到IV级及以上的公司数量比2010年增加9家;从控制活动方面来看,新增4家公司达到I级水平,新增113家公司进入到IV级及以上水平;从信息与沟通方面来看,达到IV级及以上的公司数量增加29家至448家;从内部监督方面来看,达到IV级及以上的公司数量分别为21家、36家和301家,增长最快。
图1:近三年内部控制水平比较
表1:内部控制总体情况分布表
注:表格中数据为公司数量。
(二)我国各省份内部控制整体状况
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内部控制水平均上升,但仍然表现出较大的地区性差异。如表2所示,东部地区的北京、福建和广东分别以47.94分、46.80分和45.50分稳居前三位。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有7个来自东部地区、2个来自中部地区、1个来自西部地区。而在排名末十位的省份中,情形正好相反,有6个来自西部地区、2个来自中部地区、1个来自东部地区。由此可见,我国东部地区内部控制水平最好,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最为薄弱。
表2:省份内部控制指数均值排名
(三)我国各行业内部控制整体状况
表3列示了各个行业的内部控制水平。除传播与文化产业外,其他行业在2011年内部控制指数均上升。本年度,金融保险业以62.52分蝉联第一。建筑业上升至第二位,但是与金融保险业存在较大差距,两者内部控制指数均值相差15.44分。交通运输、仓储业以45.87分保持第三名。此外,信息技术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和农、林、牧、渔业排名上升,而采掘业、制造业、房地产业、传播与文化产业和社会服务业排名有所下降。综合类、社会服务业和农、林、牧、渔业位于最后三位。
表3:行业内部控制指数排行榜
四、分类数据分析
(一)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及试点公司分析
《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内部控制实施要求和相关工作要求,以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制度。根据该通知,境内外同时上市的68家公司为规定实施类公司,其按照规定于2011年应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其次,在上市公司自愿的基础上,共选出216家公司参加内部控制规范试点,其中包括2家B股公司和2家创业板公司。我们据此,将样本分为按规定实施类公司、自愿试点类公司以及其他公司来对比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三类公司2011年的内部控制指数均值分别为56.30分、49.18分、41.34分,表明按规定实施类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最高,自愿试点类公司其次,而非实施及自愿试点类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最薄弱。
表4: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及试点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均值比较
注:表中数据为指数均值。
(二)“最佳董事会”与内部控制分析
董事会对内部环境以及高层基调具有重要影响(COSO,1992)。由此,高质量的董事会有助于好的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本文采用《理财周刊》评选的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来分析董事会与内部控制水平。本届评选出主板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50强和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30强。本文分析样本未包括其中的十家创业板公司,故分析中获“最佳董事会”奖的公司有70家。结果如表5所示,获“最佳董事会”奖的公司比其他公司2011年内部控制数均值高出13.69分,表明好的董事会有助于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此外,获奖公司的内部环境指数均值更是高出未获奖公司17.5分,表明高质量的董事会对内部环境水平具有突出的提升作用。
表5:“最佳董事会”与内部控制分析
注:表中数据为指数均值。
(三)风险管理部门设置与内部控制分析
在我们收集的2036家样本公司中,2011年有201家公司设立了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机构或部门(例如: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等)。表6描述了2009-2010年设立与未设立风险管理部门的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两类公司整体内部控制水平、内部环境水平、风险评估水平、控制活动水平以及内部监督水平均有所提高。并且,在2011年,设立风险管理部门的公司在各个指标均高于未设立的公司。特别是在风险评估方面,前者获得44.37分,后者获得18.26分,两者相差26.11分,表明设立内部风险管理部门的公司在风险评估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表6: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公司与未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均值比较
注:表中数据为指数均值。
(四)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分析
2011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数量越来越多。561家公司披露了2011年社会责任报告,占总样本的27.55%,高于2010年的26.23%,披露与未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存在差异。如表7所示,前者内部控制各项指标均高于后者,表明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此外,2011年,两类公司内部控制总体水平均有所提高。
表7:披露社会责任公司与未披露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均值比较
注:表中数据为指数均值。
(五)处罚与内部控制分析
2011年,董监高或上市公司受到处罚的样本有104个,占总样本的5.11%。表8展示了未受处罚与受处罚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受处罚公司的内控指数为32.97分,而未受处罚公司的内控指数为43.17分,两者相差10.2分。该差异主要来自内部环境方面。
表8:受处罚公司与未受处罚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均值比较
注:表中数据为指数均值。
(六)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分析
2011年,112家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占总样本的5.50%。表9列示了收到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和非标审计意见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结果表明,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公司比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公司的内控指数低约12分,内部环境指数低13.81分,风险评估指数低约8分,控制活动指数低约18分,信息沟通指数低约10分,内部监督指数低7分。
表9: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内部控制水平均值比较
注:表中数据为指数均值。
(七)财务报表重述与内部控制分析
2011年,238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财务重述,占整个样本的11.69%。如表10所示,财务重述公司的内部控制指数平均值比未财务重述公司的低2.15分。两者在信息沟通方面相差较大。此外,2011年,财务重述和非财务重述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水平均得到进一步改善。
表10:财务报表重述公司与未重述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均值比较
注:表中数据为指数均值。
(八)自我评价报告与内部控制分析
1538家公司披露了2011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到总样本的75.54%。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较去年增加128家,表明更多公司在2011年对自身内部控制进行了检查和评价。该结果与图1中内部监督指数快速增长情形一致。如表11所示,2009-2011年,出具自评报告和未出具自评报告的内部控制指数均呈上升趋势。然而,两者在2011年相差12.41分,该差异主要来自内部监督方面。
表11:出具自评报告公司与未出具自评报告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均值比较
注:表中数据为指数均值。
(九)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与内部控制分析
我们样本中,有846家公司出具了2011年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占到总样本的41.55%。表12表明,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比未出具公司的内部控制总体水平高,与此同时两者的内部控制整体水平在2009-2011均上升。此外,将表12与表11对照可以发现,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样本组比出具自评报告公司样本组的各指标均高,未出具鉴证报告的样本组比未出具自评报告的样本组的各个指标也高。结合自我评价报告与内部控制分析表明,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相对较高,仅出具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次之,而未出具报告的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总体较低。
表12: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公司与未出具鉴证报告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均值比较
注:表中数据为指数均值。
(十)内部控制百强企业分析
我们选取2011年2036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前100强的公司进行分析。单从100强公司列表(见附件)可以看出,有15家公司内部控制指数超过70分,比2010年多5家。此外,2010年100强公司第一名的分数为75.49,最低分数为58.54,而2011年的最高分为77.25,并且入选门槛上升到61.01分。以上均表明,100强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也在有所提升。表13列示了2009-2011年内部控制百强企业各指数得分情况。百强企业的内控指数均值达到65.67分,达到内部控制IV级水平,高出非百强企业24.21分。非百强企业与百强企业在内部控制五个要素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表13:内部控制百强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均值分析
注:表中数据为指数均值。
百强企业在行业和省份分布上存在较为集中的特点。如表14所示,从行业分布来看,2011年,36%的公司分布在制造业,29%的公司分布在金融、保险业,而其他行业百强公司数量均小于10%家。从省份分布来看,内部控制百强企业多来自北京、广东和上海,这三个省份产生了55%的百强企业。其次,6家百强企业来自福建,其他省份的百强企业数量均小于5家。此外,2011年,有77家百强企业来自东部地区,而只有12家和11家百强企业分别来自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表14:内部控制百强企业分布分析
五、研究结论
我们评价了2011年2036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首先,我们从总体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2011年内部控制水平较2010年提高。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及推进已初见成效,特别在内部监督方面,我国上市公司取得长足发展。进入内部控制水平高等级的公司数量越来越多,内部控制指数也稳步上升。但是,我国内部控制水平仍于VI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我国上市公司风险评估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仍为我国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的短板,仍亟需加强。此外,我国内部控制仍表现出较大地域、行业差异性:东部地区内部控制水平总体最高,而西部最为薄弱;金融保险业内部控制水平最高,而综合类最低,在内部控制规范推进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这些薄弱地区及行业的辅助及监督。
其次,我们进行了分类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自愿试点和其他公司内部控制水平逐渐降低。良好的董事会、董监高诚信及价值观对内部控制,特别是内部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而我国五要素指数中,内部环境指数也相对较低,因此加强董事会或公司治理建设对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风险管理部门对提高公司风险评估水平具有突出作用,加强此方面建设可以改善风险评估的短板现状。此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及评价、聘请审计师进行内部控制鉴证均有助于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然而,财务重述的公司内部控制水平相对未重述的公司低。
最后,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内部控制百强企业。内部控制百强企业在地区和行业上表现出了分布集中的特点。65%的百强企业集中分布在制造业和金融保险业,55%的百强企业集中分布在北京、广东和上海,77%的百强企业集中分布的东部地区。
附录:内部控制百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