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网站会员
用户登陆
用户中心
学员须知
专家视点
案例分析
 
HOME案例分析 >> 国有企业工资审计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工资审计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来源:中天恒] [作者:严宏 葛一芳] [日期:24-06-14] [热度:]


国有企业工资审计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一、国有企业工资审计项目实施背景分析

国有企业工资监管法规政策要求


为加强对国有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监督管理,按照人社部、财政部、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实施办法》,每年对抽取的中央企业一定时期内(一般不少于3年)工资内外收入分配情况开展专项审计。通过审计,加强对国有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监督管理,督促国有企业认真执行国家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和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有关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引导企业通过完成高质量发展目标带动职工工资总额合理有序增长,防范因制度执行不规范带来的风险,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二、国有企业工资专项审计实务分析

(一)国有企业开展工资专项审计具体内容

某国有企业按照国家工资收入分配法律法规政策及出资人监管规定,开展工资专项审计具体内容包括:

1、企业效益效率实现情况

获取被审计单位经审计对外报送的年度财务报表,依据账簿记录对报表进行初步数据复核,检验报表数据真实性与准确性,对财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环比年度资产总额、税利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计算企业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分析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情况,并将获得报表指标变动趋势,计算企业年度工资平均额,复核工资增长趋势与幅度是否与报表数据变动趋势相符。

2、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情况

(1)工资总额批复及实际执行情况。

获取经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批复的工资总额,及企业自行上报的工资总额执行数,审计组根据账簿记录复核计算工资总额实际执行数,并对比企业上报数据和工资总额批复数,获得工资总额实际执行情况结果,是否存在超提、超发情况。

(2)工资发放的具体项目、发放金额、列支渠道、发放标准及扣缴个人所得税情况。

1)获取集团对本部、分子公司的工资总额分配办法和分配方案。了解工资发放核算项目,检查实际发放项目是否与分配办法与方案一致。

2)复核工资薪金实际发放金额和列支渠道,是否存在工资内收入以工资外形式发放情况,薪金发放形式是否符合相关制度规定,薪金实际发放金额账面是否全部纳入工资科目核算。

3)获取薪金发放标准文件,查看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岗位津贴、职位津贴、误餐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节日补贴等标准,复核工资薪金实际发放标准是否与规定一致,是否存在超名目、超标准发放情况。

4)检查协议工资制员工(包括劳务工、社聘工、择优转制人员等)工资标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5)检查个人所得税扣缴情况,根据工资薪金发放人员选取抽查样本量,测算扣缴个人所得税金额是否准确,是否存在个人所得税扣缴基数或速算扣除数使用错误情况。

3、企业工资外收入实发情况

检查企业工资外收入项目发放金额、列支渠道、发放标准、缴费基数和比例及扣缴个人所得税情况。工资外收入包括:福利性货币收入、非货币性福利、社会保险费、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各类商业保险及其他工资外收入。

(1)获取集团对工资外收入相关制度,查看工资外收入项目,比对规定发放项目与实际发放项目,是否存在超范围发放项目,超标准发放情况。

(2)复核工资外收入实际发放金额和列支渠道,是否存在工资外收入直接通过费用报销形式支出,未按照真实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工资外收入实际发放金额账面是否全部纳入个人收入上报。

4、企业负责人年度薪酬实发情况

(1)获取企业负责人薪酬体制决策文件,了解企业负责人薪酬体制类型,是属于年薪制还是月工资制,查看企业负责人薪酬确定办法、程序及薪酬构成项目,决策程序是否完整,决策文件是否齐全。

(2)检查企业负责人薪酬发放是否进行考核,薪酬水平是否与业绩考核结果匹配,是否存在低业绩但高薪酬情况,是否存在考核结果不合格仍全额发放年薪情况。

(3)对比企业负责人薪酬与职工收入差距,计算职工人均工资及薪酬实际发放水平,与企业负责人薪酬进行比较,分析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是否与职工平均薪酬差异过大。

(4)检查企业负责人薪酬外收入发放情况,检查内容与检查方法同“(三)企业工资外收入实发情况”。另外,重点关注企业负责人年薪制下,年薪总额是否包括薪酬外收入额,是否在核定标准以外设立和领取各类收入,是否存在兼职取酬情况。

5、其他关注情况

(1)企业工资福利制度建设情况。

企业是否建立完善的工资福利制度,工资福利制度是否适应企业实际情况,企业是否严格执行已经制定的工资福利制度。

(2)企业实行股权、分红权等中长期激励措施情况。

向被审计单位了解企业实行股权、分红权等中长期激励措施情况,如施行了中长期激励措施,获取三重一大决策文件,审核决策程序是否合规,审核决策过程资料是否完整,激励措施实际执行是否与决策文件一致。

(3)被派遣劳动者及其他从业人员收入分配情况。

关注除正式员工外的派遣劳动者及其他从业人员薪酬情况,劳务人员薪酬发放途径是否合规,账务列支是否准确,另外,关注是否存在以劳务费形式变相发放工资情况。

(4)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工资薪金支出情况。

获取企业税审审计报告,审核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工资薪金支出情况,是否存在税前扣除错误情况,是否多承担税费。

(二)国有企业工资专项审计方法

1、查阅法。被审计单位的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和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有关政策、以及财政收支管理、财务收支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等文件涉及到薪酬方面管理规定,从而了解被审计单位薪酬方面的基本情况;查阅年度审计报告、中央企业经济效益预决算报告、国资委对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结果、集团(总)公司对其控股子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报告,了解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情况;通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环境测试,重要性水平测试、穿行测试,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或风险,确定审计重点方向,以利于明确审计思路与重点。

2、实地查验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薪酬预算、审批及备案资料、工资内外收入发放表及分配表、员工名册、考勤记录、个人所得税申报表、账簿、凭证的查阅审计: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合法性;金额的正确性;账务处理的规范准确性;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3、分析法。对被审计单位工资内外收入比例、工资各项目构成比例、工资增长幅度、企业负责人总收入及激励收入、企业经济效益及相关指标等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合理性、合规性。

4、查阅会议记录、纪要、人力资源部门年末工作总结。坚持财务审计与业务审计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查阅资料,审核确认企业经济效益和工资内外收入的真实性、完整性。

5、与管理层交流沟通。通过交流沟通了解,被审计单位在工资内外收入分配方面中存在的不足和工作方向等;核实了解以往专项审计反映出来的问题改进情况。

(三)通过对某国有企业工资专项审计,发现企业存在工效不匹配,超额发放工资,企业负责人副职绩效年薪分配系数确定依据不充分,企业负责人在核定薪酬外领取其他货币性收入,部分工资性支出未纳入工资总额管理,超年度上限金额报销通信费,员工加班餐费未纳入福利费核算等问题。

三、国有企业工资专项审计建议分析

(一)应建立长效机制

国有企业工资专项审计不应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企业内部应强化薪酬审计的制度建设,明确责任和监督机制,提高审计频率,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福利薪酬管理的形成持续督促和改进的动力。


(二)应创新审计模式与方法扩大工作成果

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项目内容, 薪酬管理不仅与企业员工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同样也关系到企业的运行效益,建议采取“捆绑式”实施等审计方式,建立执行定期联合监督检查机制,组建审计、纪检、管理、人力资源等联合开展如巡视、效能监察、经济责任、专项审计调查等同步审计,一审多果。

(三)加强会计信息核算的准确性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严防“小金库”现象使隐形支出加大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提高相关高管薪酬相关信息的披露水平,同时完善和加强高管薪酬追回制度以及高管退出机制。










技术支持:博洛建站 | 中天恒版权所有 中天恒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员工天地 友情链接 企业邮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