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校--厦大游记
2017年12月10日,我们来到这所百年老校---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位于东海之滨,前面是美丽的大海与我国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后面是秀丽的南普陀山,景色宜人。
厦门大学的校园门口紧邻香火旺盛的南普陀寺,往来的人们熙熙攘攘,有流连忘返的游客,也有挂着念珠虔诚诵经的和尚,我们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走进了这所百年名校----厦门大学。
步入厦大的校园大门是种植着一排排棕榈科热带植物的幽静小径,顺着这条幽静的小径我们来到厦门大学校主--陈嘉庚先生的纪念堂。
“陈嘉庚纪念堂”,设在群贤楼内,总面积达400余平方米。共展出133幅图片,分为“南洋经商、倾资兴学”,“团结华侨、抗日救亡”,“赤诚爱国、反对独裁”,“兴国兴校、鞠躬尽瘁”和“嘉庚精神、光耀千秋”五个专题,展示了陈嘉庚先生辉煌灿烂的一生,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嘉庚精神”,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严于律己,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态度。
离开陈嘉庚纪念堂我们来到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工程由四层组成,其中地上建筑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近19000平方米,总投资约人民币8000万元,工程将于2007年8月落成。该中心内有915座的大型报告厅,同时兼作数字电影厅,一个508座音乐厅,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大型展厅。
该中心被命名为"翰名楼",是为了纪念"翰名教育科学基金会捐资助学”的义举。"翰名教育科学基金会发起人、该校国贸系86届毕业生萧恩明在2006年4月,厦大八十五周年校庆之际,参加校友会时得知母校要建科学艺术中心,就决定慷慨捐赠人民币3000万元,资助中心建设。他希望能以此举回馈母校,为母校的科学艺术成果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同时也鼓励更多的厦大校友发扬嘉庚精神,牢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为国家、为社会、为学校做出更大贡献。
参观完科学艺术中心我们来到厦门大学芙蓉湖,芙蓉湖的得名和周边建筑芙蓉楼群一样,源自慈善家李光前先生的家乡--南安芙蓉乡,以此纪念李光前对厦大校园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
芙蓉湖位于厦门大学本部老校区的中央,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美不胜收。记得曾看过几句形容芙蓉湖的句子“柔风斜阳照水卷清波,硕鱼如梭。湖心石滑悠然卧。踏曲径,围湖行、光洒金。红墙绿树依。闻几声,古寺钟鸣。翔鸟翅剪细影。有谁知,远岸处、芙蓉挺。”此时想想真是贴切呀。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芙蓉隧道,芙蓉隧道位于厦大内部,芙蓉餐厅旁,芙蓉隧道全长1.10公里,净宽8米,净高4.5米,是中国最长的涂鸦隧道,芙蓉隧道中的涂鸦是由厦大学子一笔一笔描绘而成,是学子们天马行空的创意的凝结,每一幅涂鸦的背后体现来厦大学子们对未来美好的愿景以及激情,所以芙蓉隧道也称中国最文艺的隧道。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震撼了我的心灵,这句话教育了我们要人的一生要具备两条信念,一要自强,要努力,要具备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与决心,学无止境。二是要与人为善,善待身边的一切事物,用善心感受生活。把“自强”与“善”联成一体才有价值,想要自强必须具备一颗向善之心,否则就会失去其根本价值,而要为善首先要自强、做好自身的事业,否则只是一句空话,最多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望。二者缺一不可,厦门大学校主陈嘉庚先生用其一生诠释了这八个字。他先把实业搞得轰轰烈烈,积累了大量财富,然后又用这些财富去办了大量的慈善事业,尤其是办学,直到临终还把全部家产捐赠了学校而没有留给子女,他说:子女要靠自已奋斗。同时陈嘉庚先生的子女也投身于的慈善事业当中。
“自强不息,为善不止”这句校训它应体现于我们整个人生过程中。至善的最终目标就是自强。“自强不息,为善不止”也说明为善是没有止境的,人的一生需不断为善始终,追求新的境界,应做到自强不息,从年青学子到晚年退休都应自强、都应为善,所以我们应不断的强大自己,做到“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最后感谢公司领导给我们提供了一次这样的机会让我们我们亲临这所百名校,欣赏其美景,感受她浓厚的氛围。同时我们一定将“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这八个字贯穿至我们的工作,为中天恒的未来尽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2017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