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资金就是指货币资金,是指企业所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基本规范中的资金,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资金。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部分的经济业务都要通过货币资金的收付来实现。除了销售业务外,其它如投入资金、采购材料、购置固定资产、支付工资及费用偿还债务等业务大都要涉及到货币资金的收付。货币资金收付频繁、业务量大,出现记账错误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衡量一个公司的流动性及最终实力的最重要标准是现金。如果一个公司没有现金的话,公司的流动性就不存在,结果就是破产。企业面临的风险很多,最实质性的风险是现金支付危机的风险。企业应建立制度、政策和程序,对资金调度、投资决策、投资操作、投资风险管理等实施控制,确保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
关于货币资金风险,国内外多数企业内部控制手册分为:
经营风险 主要是资金被非法挪用,资金存放分散,不能统一集中使用,增加资金冗余风险。
财务风险 主要是货币资金账实不符和存在账外货币资金风险。
合规风险 主要违反国家货币资金管理规定和股份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受到处罚。
也有人将货币资金风险分为:
利率风险 不管是借入资金还是拥有多余资金的企业,都会面临利率变动风险。
汇率风险 国际资本市场瞬息万变,企业持有的资产(如外币债权)或承担的外币债务会由于汇率的不利变动而造成损失。
期限风险 期限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应付账款的存在。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主要是指企业按时偿还现有或潜在债务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途径包括企业拥有的自有资金,或将非 现金资产迅速转化为现金资产,或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额度等。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来源于组织内部工作人员和往来厂商对职业技能和职业规则的遵守程度,但道德风险难以用制度来规范。
从中天恒管理咨询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咨询的实践来看,企业在资金及资金管理方面至少存在着资金管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资金管理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使用、核对和清理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可能导致受到处罚造成资金损失;资金记录不准确、不完整,可能造成账实不符或导致财务报表信息失真;有关票据的遗失、变造、伪造、被盗用以及非法使用印章,可能导致资产损失、法律诉讼或信用损失等方面的风险。
企业在建立与实施资金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一是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控制,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授权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企业应当建立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资金的保管、记录与盘点清查;资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企业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资金业务,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办理资金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企业关键财会岗位,可以实行强制休假制度,并在最长不超过五年的时间内进行岗位轮换。实行岗位轮换的关键财会岗位,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在内部公布。
企业应当建立资金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资金支付业务。
支付申请。企业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经授权的审批人提交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经济合同协议、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
支付审批。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性质或金额重大的,还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支付复核。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企业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等相关负责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办理支付。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资金。
二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控制。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应当合法合规,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使用、核对、清理严格有效,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具体的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企业应当加强现金库存限额的管理,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当及时存入开户银行。
企业应当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本企业的现金开支范围和现金支付限额。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或超过现金开支限额的业务应当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
企业现金收入应当及时存入银行,不得坐支现金。企业借出款项必须执行严格的审核批准程序,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
企业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实行收支两条线和集中收付制度,加强对货币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银行账户的开立应当符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需要,不得随意开立多个账户,禁止企业内设管理部门自行开立银行账户。企业应当定期检查、清理银行账户的开立及使用情况,发现未经审批擅自开立银行账户或者不按规定及时清理、撤销银行账户等问题,应当及时处理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企业应当加强对银行结算凭证的填制、传递及保管等环节的管理与控制。
企业应当严格遵守银行结算纪律,不得签发没有资金保证的票据或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不得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不得无理拒绝付款,任意占用他人资金;不得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
企业应当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指派对账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进行审核,确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是否调节相符。如调节不符,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企业应当加强对银行对账单的稽核和管理。出纳人员一般不得同时从事银行对账单的获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工作。确需出纳人员办理上述工作的,应当指定其他人员定期进行审核、监督。
实行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等方式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企业,应当与承办银行签订网上银行操作协议,明确双方在资金安全方面的责任与义务、交易范围等。操作人员应当根据操作授权和密码进行规范操作。使用网上交易、电子支付方式的企业办理资金支付业务,不应因支付方式的改变而随意简化、变更支付货币资金所必需的授权批准程序。企业在严格实行网上交易、电子支付操作人员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的同时,应当配备专人加强对交易和支付行为的审核。
企业应当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对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进行核算和报告。
三是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当有完整记录,银行预留印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具体的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企业应当加强与资金相关的票据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处理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
企业因填写、开具失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作废的法定票据,应当按规定予以保存,不得随意处置或销毁。对超过法定保管期限、可以销毁的票据,在履行审核批准手续后进行销毁,但应当建立销毁清册并由授权人员监销。
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账薄对票据的转交进行登记;对收取的重要票据,应留有复印件并妥善保管;不得跳号开具票据,不得随意开具印章齐全的空白支票。
企业应当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不得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按规定需要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经济业务与事项,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用章必须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并进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