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网站会员
用户登陆
用户中心
学员须知
专家视点
案例分析
 
HOME专家视点 >> 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来源:三喜的博客] [作者:李三喜] [日期:11-09-05] [热度:]

 

       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是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所遵循的依据,是对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的基本要求和判断标准。从广义上看,内部控制标准,不光是指考核与评价的标准,同时还是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应遵循的准则或要求。从狭义上看,内部控制标准,是指考核和评价内部控制对于保证管理计划实现和各项资源有效使用的标准。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既可以从管理与控制目标方面去制定,也可以从控制要素方面去制定。在实际工作中,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必须有一套客观可行的基本参照标准。这套标准不仅可为企业自我评价和改进其内部控制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发表评价意见提供依据,还可以为内部控制相关责任方的沟通提供统一的基础。美国COSO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较小公共公司指南》、加拿大《控制指南》(CoCo框架)、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内部控制指南》(Turnbull指南)、IT治理协会发布的《信息的控制目标和相关技术框架》(COBIT框架)、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等,不仅是构建内部控制的依据,更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标准。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理论界一般分为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

       ◎一般标准。内部控制评价的一般标准,是指应用于内部控制评价各个方面的标准,即内部控制制度整体设计和运行应遵循和达到的目标,主要包括被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到底包括哪些标准,还有合规性、制衡性、独立性、适用性、经济性等等,不一而足。这么多性,虽在理论上可以简单定义,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确实难以厘清,实际评价工作中更是难以判断。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仅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没有细分健全性、合理性及其有效性等。由此看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一般标准就是有效性。实际上,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判断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简单地说,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为其目标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内部控制为目标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越高,内部控制就越有效:反之,则无效。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能笼统地加以评价,应该分别从内部控制对合规目标、报告目标、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四个目标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进行度量。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可从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两方面考虑。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是指评估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要素是否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从而判断其中是否存在设计缺陷、是否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是评价设定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得到了正确执行,是否存在设计完好的控制未按设计意图运行,或执行者没有获得必要授权或缺乏胜任能力。
 
       ◎具体标准。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标准是指应用于内部控制评价具体方面的标准,可分为要素标准和作业标准两个层级。内部控制具体标准是一般标准的体现,一般标准是具体标准的基础。只有从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标准人手,对具体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有了认识之后,才能通过总结、升华,从整体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判断。
 
       根据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观点,确定某一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需要在评估五个内部控制组成要素是否存在以及是否运行良好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为某个或某些相关的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合理保证。因此,这些控制组成要素就成为有效内部控制的确定标准。事实上,对企业业务层面的控制都要按五要素来进行评价,虽说这是国际潮流,但确实太繁杂、重复,比较现实的选择是重点评价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是否有效,以揭示重要或重大缺陷。内部控制要素评价标准按照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可分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来制定。每一个要素又分为更多的项目,针对每个项目又须分别订立不同的标准。
 
       内部控制作业层次评价标准主要是控制活动要素的细化,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旨在帮助企业针对风险采取必要的行动。控制活动是针对控制点而设定的,企业一般根据其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来设计控制活动,所以作业层级评价标准比内部控制要素评价标准更繁杂。对内部控制具体活动是否要均要五要素来进行,比较流行做法是对内部控制项目首先按照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进行分解,然后再将每一个要素分解为具体的评分内容,采用具体的内控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明确其风险等级、评价方法以及权重。
 
       在丰富的内部控制实践中,有些单位将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分为过程评价标准和结果评价标准二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过程评价标准是对单位内部控制开展过程予以评价的标准,分为要素层级评价标准和作业层级评价标准二类。结果评价标准是对评价发现缺陷进行认定和对开展总体评价的标准,分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和评价结论标准二类。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应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准则为起点,以企业设计的《企业内部控制手册》为依据,由企业经营业务调整、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态和实际风险水平等自行确定,不能固定化和模式化。
 
       中天恒3C框架一直主张,不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如何分类,在内部控制评价实际工作中要把国家监管部门的发布的内部控制规范及配套指引最为基本标准,把依据国家监管部门规范要求并结合自身情况编制的内部控制手册作为具体标准。当然,国际上为数众多的内部控制规范只能作为参考依据,否则只能造成实务中的混乱。
技术支持:博洛建站 | 中天恒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员工天地 友情链接 企业邮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