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4月间,湖北省襄樊市审计局在对某单位兴建的建设项目进行延伸审计时,按照惯例审计人员首先对项目的报批情况、招投标情况、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审计。通过审计发现,这是一个疑问太多的项目:
疑问一,中标价随意更改。该项目中标价是每平方米380元,而后甲、乙双方签订合同时就变为每平方米596元。水电安装按每平方米50元签订合同。
疑问二,合同造价变更较多,且无详细文字依据说明,工程施工过程中不断变更,增加隐蔽工程投资18.57万元无详细资料;
疑问三,合同条件太优惠,一是施工单位的施工合同中预付款超出正常范围,一般是建设单位(甲方)预付给施工单位(乙方)的工程款不超过30%或更低,而合同条款的工程预付款定为40%,比例超出正常范围。且最后一笔工程款在工程质保期未到的情况下已全部付清;
疑问四,该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都是由该地区设计院及所属二级单位负责,典型的一条龙工程,违反《建筑法》有关规定;
疑问五,该项目没有一套完整的竣工资料,因此无法对项目的竣工决算进行审计。
这些萦绕在审计人员心中的种种疑惑,使他们隐约感到在这个项目背后存在猫腻。面对工程资料的残缺不全和被审计单位的软磨硬抗,审计人员没有退缩,而是与工程甲、乙双方展开了斗智斗勇的几个回合。
第一回合 核定造价,又生疑惑
经初步核定,该项工程按最终结算价计算,每平方米造价达646元,与同时期、同地区、同类建筑物相比造价偏高,这又是一个疑点。那么该项工程最原始的每平方米造价是多少呢?审计人员决定按最初设计图纸(该项目无竣工图)计算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然而计算结果出人意料,按初步设计图计算的工程造价为736元,比实际结算价高出90元。现实与期望相差甚远。审计人员困惑了,审计工作陷于迷惘中,问题出在哪儿呢?
第二回合 另辟蹊径,执着追踪
审计人员又对图纸进行反复研究,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测量,并与图纸对比。发现该项目实际施工与最初设计相差较大,工程量减少了很多,施工难度、施工技术都明显降低了。这些现象说明了一个实质性问题,那就是工程量存在虚报。如何证明这一点呢?审计人员又仔细对甲、乙双方签订的几份合同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合同是按平方米进行包干的,原合同建筑面积为799.6平方米,变更后增加建筑面积701平方米,最后结算面积为1500.6平方米。那么他们会不会在建筑面积上做手脚呢?根据前面的分析,这种情况是很有可能的。于是审计人员决定对该项工程的建筑面积进行复核。
第三回合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为了不打草惊蛇,审计人员没有通知甲、乙双方项目负责人,直接到现场进行测量,复核结果让审计人员心中一亮,施工单位虚报近200个平方,多骗取工程款12.93万元。这下审计人员如同吃了定心丸,心里有底多了。人们立即召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项目负责人现场测量计算实际建筑面积,面对事实三方单位哑口无言,在取证笔录上签字。
根据这些审计结果,审计部门追回了被骗取的工程款,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进行严肃处罚。